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快讯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校友讲坛第七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3-18]   点击数:

为迎接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凝聚校友力量,促进学术交流,2022年3月17日下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校友讲坛第七讲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庆鑫(本00级校友)以《大气复合污染与非均相化学》为主题作线上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毕业生校友、在读学生等近百人线上参加,讲座由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唐晓龙主持。

马庆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二次颗粒物形成机制和动力学,气溶胶吸湿性和光学性质,臭氧形成机制等。负责建设和运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0m3室内烟雾箱系统,构建了多种原位反应装置和吸湿性研究方法,发现了复合污染条件下界面过程中二次颗粒形成的新机制,为揭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以及雾霾成因提供了科学依据。在EST和ACP等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通讯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获得香江学者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奖)等荣誉。2019年获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微信截图_20220317140608_副本.png


马庆鑫首先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和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臭氧、酸雨、灰霾等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矿尘表面非均相反应中的复合效应机制与硫酸盐形成、复合污染条件下SOA生成中有机无机耦合关系、吸湿性和界面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气非均相反应在大气复合污染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形势仍然严峻,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大气界面过程中的多相催化/光催化作用、气溶胶-臭氧的双向反馈机制、有机-无机耦合效应等是揭示PM2.5与臭氧耦合关系的重要科学基础。在交流互动环节,各位参会师生积极提问,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氛围热烈。

至此,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校友讲坛第七讲圆满结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将定期开展校友讲坛系列活动,加强互动,增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科技前沿和实际应用案例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在校学生学习和参与科研的热情。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010-62333757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