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快讯

北京科技大学“Go Beyond国际互联学堂”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3-25]   点击数:

为迎接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促进学术交流,2022年2月24日至3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汪群慧教授组织举办“Go Beyond国际互联学堂”,邀请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李玉友为学院学生讲授《污水低碳处理技术》,共计8学时,线下听课约200人次,线上听课达549人次。

李玉友教授为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环境保全工学研究室主任,历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日本水环境学会理事和厌氧生物处理研究委员会委员长、日本环境技术学会理事、日本土木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有机废水和废弃物的厌氧消化机理研究和资源化、能源化工艺技术开发,多项成果已实现工程转化应用,在日本环境工程学术界和工业界形成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同时也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已发表论文470余篇,其中Water Res.,Bioresour. Technol.等SCI期刊论文350余篇,被引用总次数超过10000次(Scopus),申请专利20余项,获得日本东北大学校长教育奖,日本水环境学会论文奖,日本下水道协会有功奖等。


5_副本.jpg


李玉友教授第一讲“温室效应气体与碳中和型污水处理厂”,在解析污水领域里温室效应气体(CO2, CH4, N2O)发生源和相关发生系数的基础上,阐述减排对策,介绍了低碳和碳中和型污水处理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研究。第二讲“厌氧生物处理的化学量论和平衡解析”,阐述了厌氧产氢和产甲烷的意义,解析生物制氢和生物甲烷的微生物共生体系、转化效率和相关化学量论式,介绍了甲烷发酵工艺里的COD平衡、酸碱平衡、解离平衡以及敏感元素平衡的解析方法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范例。第三讲“氮循环和生物学脱氮的化学考察”,阐述了生态系统里的氮循环及其相关生物化学反应,定量解析4种典型脱氮路径的需氧量、碳源量以及碱度需求量。从化学和工艺角度比较传统脱氮法和新型厌氧氨氧化工艺,并介绍各种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四讲“环境工程相关的硫代谢反应”,阐述了自然界中的硫化合物及其转化途径,解析生物除臭、硫酸盐还原和硫氧化的生物反应体系,讲解这些生物反应的工业应用和相关安全管理知识。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李玉友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从基本的化学原理入手解释新的知识点,并结合许多实际工程案例深入分析,加深同学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介绍目前新的污水处理低碳技术时,从技术的发展历程讲起,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此外,他在讲到污水低碳技术对“碳中和、碳达峰”的贡献时,强调在利用污水能源、利用沼气和污泥热能、重视厂网系统化治理、污泥跨区域及与其他有机质协同处置,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发展光伏发电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节能降碳潜力,展示了环境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课堂上,师生们就污水低碳处理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通过开展国际学术讲座活动,增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做出努力。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010-62333757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