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2017年度86校友奖金学获得者 田晨昕
发布时间:[2018-04-10] 点击数:
田晨昕,女,1998年3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人民二等奖学金、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物理竞赛三等奖、全国英语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数学竞赛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奖励。曾担任能环学院学生会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部长、班级团支书等。
来到北科已经两年,两年来,从最初的对一切感到新奇、小心翼翼却茫然无知,到现在坚定、执着、无所畏惧,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我将一如既往,挥洒青春和汗水,带着梦想勇敢前行。
学习——厚积薄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于之后的专业课学习至关重要,大一学年,我的加权成绩位列专业第三,大二学年位列专业第一。好的成绩不在于考试前的临阵磨枪,而是在于日常学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学习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才能在考试时游刃有余。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区别性的学习。当然,有一个好的学习伙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时常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困惑,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状态,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成绩固然可喜,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汲取到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也要学会享受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兴奋和快乐,这样才能得到学习的原动力。
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外,我会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作为拓展和延伸,一方面,可以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并在竞赛准备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竞赛特有的思维逻辑也可以使我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从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竞赛——拥有无限可能
大二学年,我们组队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我们的作品《磁性炭负载酸碱催化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的装置》最终在全国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且在大赛闭幕式上与北京启迪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整个比赛的周期比较长,从16年10月份校内赛启动仪式开始,到今年8月份决赛结束,历时将近一年,从校内赛报名、选拔到网络评审、专家会评,再到最后全国赛的现场,一路走来,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比赛之初,团队由4位环境工程的同学组成,作品核心内容基本确立之后,又加入了来自物联网工程还有工业设计的同学。本项目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以化学课堂学到的酯化、酯交换反应为基本机理,提出制备一种新型的负载型固体催化剂代替传统液体催化剂。这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所在,本作品选择用木屑热解制得生物炭,通过和硝酸铁溶液浸渍制得磁性炭,再负载酸和碱制取磁性固体催化剂;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探索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最佳工艺参数。
整个过程从实验到装置,都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实验部分,经验证第一批催化剂不具有催化效果,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与老师讨论,尝试改变制备步骤顺序、浸渍时间等,多次实验之后确定了最终的实验方案。理想状态下,一次制备催化剂所耗时大约为65h,也经历了因为一小步出错而导致全部重来的绝望,因此在这一瓶颈期我们探索了很长时间,导致当时实验部分相对落后,也深刻认识到耐心细致以及人员分工的重要性,意识到探索过程中实验失败不可避免,重要的是要端正心态,总结经验,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所在,才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在比赛准备的后期,我们进行了更细化的分工,我主要负责装置说明书的撰写。由于是初次撰写科技类装置的说明材料,加之时间仓促,初稿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痛定思痛,我认真研读了往年优秀团队的文书材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同时经过老师的指导,还有团队伙伴的帮助,我终于写出一份基本合格的装置说明书,前前后后修改了十余个版本。
工作——敢于尝试,甘于奉献
我做过一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工作,从中都有所收获。大一下学期加入土环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团,从对采访工作一无所知,到后来独立撰写采访稿,轻松自如地进行采访;再到后来熟练使用单反进行活动照片拍摄和新闻稿写作,我学到了很多硬技能。同时加入校团委组织部思想引领组,开始学习简单的公文写作,活动通知公文,看似寥寥几行字,却需要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才能完成;组会的头脑风暴更是拓展了我的思维,在组织部,我的沟通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二学年,我加入到能环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部长的一员,新学院成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我们从无到有,建立起“职上青云”微信公众号,邀请校友参与活动,与机械学院一同举办模拟求职大赛,一点一点将就业中心建立起来。
此外,大二学年,我担任了环境1502的团支书,入党推优、团日活动、团费缴纳,以及班级建设,我边学边做,努力创新,虽然辛苦,但当环境1502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集体”以及凭借团日活动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团支部”时,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大学生涯已经过半,回顾走过的两年时光:大一是探索与尝试的一年,初入大学,好奇,未知,不断尝试,不断发现新的自己;大二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开始对专业有了更为明晰的概念,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与科技比赛,尝试进行科研活动,奔走于学生工作之间;大三是……我不想过早地下定义,因为,我知道,未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