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优秀学子

第十二届“校长奖章”获得者——刘家岑


发布时间:[2018-06-20]   点击数:


blob.png


刘家岑,女,1996年5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动力类专业2014级学生,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人民特等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新生二等奖学金。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天加环境科技杯”第十一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三等奖、“丹佛斯杯”第十一届华北地区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二等奖、校摇篮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校“华特磁电杯”资源清洁利用大赛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奖励。曾承担一项国家级srtp项目《利用负压抽吸的节水马桶》,一项院级srtp项目《狭小空间的温湿度控制》。现担任能本141党支部副书记。

学习——学一行爱一行

在学习上,大学四年来我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置身于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专业课程中,工程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两门课的成绩为满分,工业热工基础、工程燃烧学、传热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都超过95分,其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都在90分以上。我之所以重视专业课,是因为我认为“学一行,爱一行”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搞不好自己的专业,做任何其他事都会没有底气,谈再多的理想和规划都是妄论。

事实上,在刚步入大学时,我也经历了一段适应期。突然到来的大量自由时间是一份礼物,也同样让人困惑;五花八门的课程,厚厚的书本意味着课堂90分钟根本不够;想要学习,手机和有趣的活动总在诱惑着我。还好,大一的集体自习和月考让我没有完全抛弃高中的学习习惯,高数期中考卷上鲜红的数字也时不时地给松散的我打上一针强心剂。感恩这些用心良苦的政策,感恩身边始终刻苦的同学们,让我在大学四年始终没有偏离轨道太多。事实也证明了,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在于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放弃。


blob.png


在大三下学期,我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清华-普林斯顿燃烧学术夏令营”。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来自欧洲的燃烧学名师,在课堂上,老师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拿出一个喷嘴,现场演示了层流火焰和扩散火焰,这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了燃烧学的奇妙之处。此外,我还遇到了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同专业的学生,这次交流活动让我坚定了走学术道路的信念。坦白来说,我对于本专业各个方向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希望所学习的知识能有用武之地。当一样东西短缺时,我们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应对能源危机既要靠开发新能源,又要靠合理地分配及使用现有的能源。我国已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在未来,我们要降低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度,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恰好为此提供了可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的会议上指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也是我向往的研究内容。

竞赛——实践出真知

正如北科大的校训“求实鼎新”,在以严谨态度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更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出新的价值。在校期间,我参加过两次大学生科技创新(srtp),其中一次是研究空调不同摆放位置对于受限空间的温度控制有何影响。我们利用宿舍作为被研究的受限空间,使用fluent软件模拟空调处于不同位置时,宿舍里的温度场,并和实测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出结论。项目虽小,但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分析问题、运用工具解决问题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blob.png


 在北科大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我和本专业同学组队参加了不少科技竞赛。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经历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本次竞赛中,我和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太阳能驱动的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原理并不复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设计实物和做出实物的过程。我和小组另一名同学负责设计计算,为此我们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很多结论,凭借前人的经验自己决定装置的尺寸。这种将自己设计出的东西做出实物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而且作实物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突发情况总比我能想到的更多一点。比如,胶水高温时熔化、水管开孔太小以致于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都将成为我的宝贵经验,也是我科研道路的一朵小小浪花。在历时大半年的比赛中,我们曾中途改变选题,从头来过,也曾集体讨论到凌晨。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备战国赛的前一个月里,我们每天白天在地下室摆弄电钻、锉刀,晚上在学生活动中心忍受着闷热和蚊子修改ppt,决赛前修改过的ppt版本总共不下30个。最终作品的成型,凝聚着小组每一个人的汗水和心血。回首这半年的经历,我收获良多:在做事方面更加稳重、细心,在思考问题的方面更加全面、严谨,还有就是收获了一群勤奋聪明的伙伴们。年轻时有这样一件让人拼尽全力的事,大概以后回忆起来也是热血沸腾的。


blob.png


学生工作——小岗位有大责任

在学生工作方面,我总是充当着不起眼的小角色:党支部副书记、机械学院学生会干事、机械制图课代表、传热学课代表。然而,再小的岗位也有相应的职责,我有自信说我在职的每一项任务都是认真并圆满完成了的。

在机械学院学生会求是分会担任干事的时候,内向的我被分到了主持人组。一直以来我都倾向于活动策划、组织等幕后工作,现在突然被推向台前,难免会感到不适应。最初上台主持辩论赛,将一个环节搞错了,出了口误。窘迫、自责之余,我总结教训,将台词、环节记诵得更加熟练。终于在第二次辩论赛主持中逐渐找到感觉,在控场、语言组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这次经历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从中明白了,以后不要轻易界定自己的边界,即“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也许更多尝试,就会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在高中时代,总想着学理科将来就做实验,选啥专业将来就做啥工作,现在我的大学经历告诉我,下定义永远都太早。

在担任传热学课代表期间,我负责统计信息、资料收发等日常工作,有一次课堂学术讨论展演活动,需要同学们做海报。我一人负责了全年级的发票收集、报销工作,处理地井井有条,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小小骄傲的事吧。目前,我担任能本141党支部的副书记,继续负责收发资料、信息传达等细小琐碎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总结与展望

今年我22岁,正处于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想爱,想吃,有时想变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云。就在这段时间,我碰巧来到北科大,碰巧遇到了一群老师和同学们,很难说这不是一种缘分。四年的时光是如此短暂,又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和父母一起来到西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回首大学四年,我在北科大学习生活的日子,有收获也有遗憾。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那么多优秀的老师:能动系的各位老师们不遗余力的讲解让我在本专业的道路上跨出第一步,班主任在每一次班会上的谆谆教诲总能拨开我在生活中的困惑。恩师们塑造了我,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还有在课堂上、竞赛中结识的优秀伙伴们,他们刻苦钻研、追求完美的精神感染了我,鞭策着我共同进步,在学习之余也收获了珍贵友谊。

然而也很难说大学生活没有遗憾和留恋:没有参加一个兴趣社团,没有现场听过“吾肆放歌”,没有尝过主干路上的柿子……这所坐落在北四环边上的学校,还有一些故事和精彩我没有发掘,还有一些常人未至的角落我没有探索,然而遗憾就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我已经明白了这一点,并因此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幸运也好,遗憾也罢。不可置否的是母校在我身上打下了太多烙印,其中影响我最深的是“求实鼎新”的校训,它时刻告诫我在科研和生活中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北科大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将一直伴随我,帮助并见证我的成长。我也会努力不负母校培养,不负师长教导,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010-62333757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